全国服务热线:010-80795268 15652026368

企业家要加强心性修炼,不断提升境界格局,让事业持续发展

企业家事业的天花板就是自己的境界和格局,在事业还没有触及天花板时,企业家通过努力奋斗,是可以逐步壮大自己的事业的。但一旦触及天花板,无论怎样努力,事业都难以发展。所以,企业家应当通过心性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从而提升天花板,让自己的事业持续发展。

中华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心性修炼。现代社会,企业家尤其应当注重自己的心性修炼,究其原因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心性修炼的要求

(一)人生使命的要求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华文化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人,不做小人。同时告诉我们学习成为大人的宗旨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是内圣,亲民是外王。止于至善是指内圣外王的终极目标是至善,即圣人的境界。而要内圣外王,就应当按八条目修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实是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使命而来的,这个使命就是内圣外王。而内圣外王,必须通过心性修炼才能实现。

(二)天命的要求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特质就叫“人性”;遵循人性就是“人道”,即人应该走的大道;自己修习人道,再让人修习人道,这才是“教育”。人性为善,但性相近,习相远,善的人性往往被不良习气所遮蔽,所以,人应当接受教育,修习人道,去除习气,恢复人性,依道而行。

(三)因果规律的要求

最大的规律是因果。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家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佛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文化也有类似的观点。总之,凡天下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有善因必有善果,有善果必有善因。所以,我们唯有修炼心性,念念为善,行善利他,在善因上下功夫,才会有善的结果。

(四)开发心中宝藏的要求

最大的宝藏是心灵。王阳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说圣人所拥有的境界和格局、能量和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性中都是具足的,都是同样拥有的。但我们要么不知道自己心中也拥有巨大宝藏,要么即使知道,也没有去开发这个宝藏。这样此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心性修炼,把这个宝藏逐步开发出来。

(五)追求事业成功的要求

企业家事业的天花板就是自己的境界和格局,在事业还没有触及天花板时,企业家通过努力奋斗,是可以逐步壮大自己的事业的。但一旦触及天花板,无论怎样努力,事业都难以发展。所以,企业家应当通过心性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从而提升天花板,让自己的事业持续发展。

(六)追求家庭幸福的要求

现代社会,齐家难于治企。因为在企业里你是一把手,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在家里,大家却是平等的,你把企业里的作风搬回家,注定会到处碰壁。在家里,其实考验的是你的榜样作用、关爱家人、智慧沟通,而做好这三点却是很不容易,需要通过心性修炼,提升仁爱、智慧、能量,才能齐好家,实现幸福家庭。

(七)追求幸福自在人生的要求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心灵的自由和自在。正像孔子所描写的: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心灵没有任何的困惑、束缚、染着,获得彻底的自由自在,然行为始终在道上。这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顶级人生吗?如何实现?唯有像孔子一样志于学,立志求道,修炼心性,便可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

二、心性修炼的原理

中华文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跟圣人一样,心中拥有无尽的宝藏,包括无尽的仁爱、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勇气、无尽的胸怀、无尽的能量,等等。但我们自己为何并没有感觉到?如果把这个无尽宝藏比作太阳,圣人的内心通过修炼已是晴空万里,太阳的巨大能量便朗照无遗。而我们普通人的内心乌云密布,遮盖了太阳,从而太阳的能量基本被乌云遮住了。所以,我们跟圣人的差别是我们心中有乌云,而圣人没有乌云。

这个乌云中,最大的两片乌云是不明和贪欲。不明是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如最大的宝藏是心灵、最大的规律是因果、最大的能量是立志,等等。贪欲是指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不好的过度的欲望,也叫小我。我们可以通过持久深入的明心明理对治不明,通过持续不断的净心净意对治贪欲,只要不断消减乃至去除这两片乌云,太阳的能量就会逐渐穿透乃至朗照一切。需要指出的是,明心明理和净心净意不能只是关起门来修炼,要与外王相结合,通过外王来实践、验证、反省,才能更好地明心明理和净心净意。

三、心性修炼的原则

(一)内圣外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为内圣,亲民是外王,止于至善是把内圣外王做到极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齐家、治企、利天下是外王。内圣不离外王,外王也不离内圣,内圣与外王互相促进,螺旋上升。

(二)福慧双修

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离不开福与慧,福是福德,慧是智慧。修炼也是如此。修慧不修福,或者修福不修慧,我们的修炼都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就。乃至福德不够,或者智慧不足,都会障碍我们修炼的突破。所以,福慧双修是心性修炼的重要原则。

(三)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性是心性,命是生命、身体。身体健康是心性修炼、家庭幸福、发展事业、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其它一切总将为空。而且,中医认为身与心之间也会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应当以合适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身体,以使我们更好地修炼心性,才能更好地去利益他人、利益社会。

四、心性修炼的方法

心性修炼的方法没有定法,因人而异。孔子的因材施教,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根据人的不同根器和特点而施与不同的方法。对治上述的两片乌云,因人的根器不同,明心明理可以有很多方法,净心净意也可以分很多方法。加上明心与净心之间配以不同的权重或顺序,确实可以排列组合出很多的心性修炼方法。

那企业家有什么特点呢?第一,有较大的福德;第二,有较高的智慧;第三,有企业这种得天独厚的外王平台;第四,平时忙于事业,可用于坐上修炼的时间较少;第五,由于长期在高压下奋斗,企业家身体往往不太好,时不时爆出某企业家英年早逝,对企业、对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企业家的特点,我推荐的心性修炼方法仍然是“五个一”。因为这是一种极具通用性的心性修炼方法,也是古圣先贤修炼方法的现代版。但不同的人在具体内容和修法上可以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五个一是否符合上述心性修炼的原理,即五个一如何消除这两片乌云?就是用“读一本经”对治不明,用“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对治贪欲。“读一本经”重在明心明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明白人生的道理和真理。而“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重在净心净意,为善去恶,就是去贪欲、去小我、求大我。

再来看看五个一是否符合心性修炼的原则?原则一,内圣外王。“成人之志”和“读一本经、改一个过”是内圣,“成事之志”和“行一次孝、日行一善”是外王。原则二,福慧双修。“读一本经、改一个过”是修慧,“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是修福。“成人之志、成事之志”属福慧双修。原则三,性命双修。除了“健身之志”的五个一都是修性,“健身之志”是修命。可见,五个一符合心性修炼所有的原理和原则。

根据企业家特点,修炼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企业家拥有普通人不具备的外王平台,就应该立更大的志,获得更大的能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更大的志还能帮助自己获得更大的定静力。而定静力是修炼的基本功之一;二,更加重视健身之志;三,企业就是极好的修福平台。做企业能够更好地福慧双修,有的企业家放弃或半放弃企业去关门修炼,实在是背道而驰;四,要善于事上炼心。做企业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令人烦恼的事,这恰恰是十分难得的修炼机会。在事上炼心,比只在坐上修炼,效果要好很多。这里我并非完全否定坐上修炼,适当的坐上修炼也是需要的。好比练武功,先自己关起门来把武功练熟了,然后必须找比自己高的人去对练,或上竞技场甚至战场去磨炼,武功才会快速进步。企业家炼到遇事不再起烦恼,智慧无穷,才算有功夫。所以,企业恰恰是企业家得天独厚的修炼道场。企业管理者和所有企业人,与企业家有不少相似之处,修炼也可以参考以上几点。

“五个一”是个修炼框架,具有极广泛的适用性,适合不同的人修炼,也适合不同层次的修炼;既适合刚入门者的修炼,也适合高层次者的修炼;既可用于成人,也可用于成事;既可用于工作,也可用于家庭;既适用于企业家,也适用于企业员工。 “立一个志”。可分成三个部分:成人之志、成事之志、健身之志。 “读一本经”。“读”是指“诵读”和“解读”。“经”是指经典,可以是“1+1”,即一本中华文化经典加一本专业类经典好书。读一本经的本质是明心明理。 “改一个过”。需要改的过有四种:错误的知见、不好的意念、不良的情绪、偏私的行为。 “行一次孝”。行孝,从小孝到大孝至少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养父母身、顺父母意、敬父母心、立父母命。 “日行一善”。从日行一善的类别看,可以分为做人本分、家庭本分、工作本分、慈善公益等。从日行一善的内容看,可以分为“一个改善”、“一次善行”、“一句善言”、“一份善意”。上次说的行善四个层次中的第一层次是为行善而行善,又可细分为三个小层次:(一)为了短期的回报而行善;(二)为了将来的福报而行善;(三)为了行善而行善(福报意识已经很淡了)。当然,比这更高的层次是:行善已经成为自觉的习惯和品德,自然而然的行为就在行善,而心中对行善并没有执着。

五、健身与改过

(一)关于健身

理想的健身方法是要把握中道,不要过度透支身体、透支能量。结合中华文化和中医文化,这里推荐一种较为理想的健身方法是“动静结合”,即“一个动功”+“一个静功”。动功可以选择太极、八段锦、八部金刚功、幸福健身功、慢跑、游泳等功法或运动,能量消耗要适度;静功可以选择站桩、打坐、正襟危坐等功法。动功可以拉伸筋骨、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脏腑机能等;静功可以补充精气神能量、促进气血循环,不但补动功之消耗,而且能让身体的能量一天天多起来,同时还能起到定心静心、增强定静力的作用。所以,动静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健身方法。同时,配合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二)关于改过

不论是《了凡四训》,还是四部曲,最上乘的改过法都是直接在心上改。今天再补充说明一下心上改过的具体方法。根据中华文化相关内容,并结合企业家特点,特总结成如下两步:一觉知(或观照),二处理。

第一,谈谈觉知。现代社会由于资讯、电子产品过于发达,现代人普遍难以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心很容易被各种事物所干扰或吸引,心如猿,意如马,而且较长时间没有自知,表现为经常走神、发呆、心不在焉、心往外跑等。所以,第一步是训练觉知力(或观照力),要让自己的觉知力(或观照力)变得强大起来。这里介绍五种训练方法:(一)静坐观呼吸。即觉知(观照)自己的呼气与吸气;(二)静坐数息。即从一到十反复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三)静坐观手部动作。手按规定动作,觉知(观照)手的动与停。(四)行禅观身体动作。身体按规定动作,觉知(观照)身体的动与停。(五)其它任何时处进行觉知(观照)。等等。在觉知力(观照力)较弱时,可选择(一)到(四)中的一法,每天修炼15分钟以上。觉知力(观照力)较强时,不用再选择(一)到(四)专门训练,选择(五)即可。训练的注意点如下:(一)要自然觉知(观照),勿忘勿助,既不要忘记觉知(观照),也不要用力去觉知(观照);(二)要觉知(观照)整体,包括全身的状态、各种知见、境界、念头、感受、情绪,等。通过不断训练,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清晰觉知(观照)到所有的状况,甚至在念头将起未起、情绪还没有形成前就已经觉知(观照)到了,为第二步的处理打好基础。所以,觉知力(或观照力)是修炼的基本功之二(之一是定静力)。

第二,谈谈处理。这里介绍六种处理方法:(一)在静坐练习时,一旦觉知(观照)到任何的知见、境界、念头、感受、情绪时,不论好坏,心不要跟随它,不要染着它,不要被它牵着走,立即回到观呼吸、数息或观手部动作上来。行禅练习时同样处理。(二)当下正在做事时,一旦觉知(观照)到与此事无关的知见、境界、念头、感受、情绪,不论好坏,不要跟随它,不要染着它,不要被它牵着走,立即回到当下的事上来。(三)当下正在做事时,一旦觉知(观照)到与此事相关的不好的知见、境界、念头、感受、情绪,不要压制,也不要跟随,而是立即提起自己所立之“志”,或者提起作为自己信念的圣贤、伟人的语录,默念七次后回到当下的事上。如果是在开车或在做其它可能导致危险的事情,默念时心也始终不要离开事情。(四)当下无事时,一旦觉知到不好的知见、境界、念头、感受、情绪,不要压制,也不要跟随,而是立即提起自己的“志”,或者提起作为自己信念的圣贤、伟人的语录,念念不离,或者立即进行反省。(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人做事有做相。任何时处,一旦觉知(观照)到自己的行为或身姿不正确或不端正,立即调整行为或身姿。(六)到了晚上(或周末),对于当天(或本周)出现过的不好的知见、境界、念头、感受、情绪、行为、身姿,一一进行反省,将来坚决不贰过。首次反省,可以针对这一生的所有过去进行反省。反省越深刻、越具体,修炼效果越好,可能好到超出你的想象。

“五个一”是古圣先贤修炼方法的现代版,践行“五个一”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每个企业家背后都有几十、几百、几千乃至几十万员工,如果算上顾客,那可能是上亿人。一个企业家修炼,就能影响几十人乃至上亿人。期待有更多的企业家同修、企业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来践行“五个一”,如此,幸福、圆满、觉悟、自在的人生就能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定能早日实现。

来源:方太文化研究院 茅忠群

Copyright©2018 北京华清创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7069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