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用人”的艺术
阿里最牛的技术是什么? 用人的艺术。 阿里巴巴曾塑造出一支有超强执行力的人才队伍,包含彭蕾(前蚂蚁金服董事长)、孙彤宇(前淘宝网总裁)、程维(滴滴打车创始人兼CEO)等等。 今天的O2O知名企业中中基本上有一半的高层来自于阿里铁军。 阿里的用人之道,他们用的是什么人?他们废的又是哪些人?
戴夫·安德森在他的书《势不可挡》中将职场中这些人分为了四类: 朽木者、敷衍者、守成者、破局者。 在企业中往往都会见到这些人的影子。本文也将结合阿里的发展史,分析这四类人的职场发展。
一、朽木者
朽木者本质上是失业者,只不过还在公司的工资表里而已。让你痛苦的不是已经解雇的朽木者,而是留下的这类人。 朽木者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绩效不达标的朽木者
每天少做一点,久而久之,便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朽木者可能是不错的人,但他们总是不能完成基本工作,总需要别人替他们分担工作量、收拾烂摊子,或者跟在他们后面疯狂地东跑西颠以控制他们造成的绩效损失。 他们没有承担任何有意义的工作,也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成就,却影响了士气、动力、品牌、绩效、公司诚信度和个人信誉。 更坏的情况是,他们所造成的代价不能一次性弥补,甚至最终会令公司陷入困境。
2.破坏型优绩者也属于朽木者
破坏型优绩者业绩不错,甚至可能是最优绩效者,但却破坏了企业价值观,削弱企业文化。 在2017年湖畔大学的开学典礼上,马云在讲话中谈到企业用人观时,分享了被阿里唯一开除的创始人的案例。 阿里巴巴的18位创始人,其中有个是马云从硅谷带回阿里的,他还是18个创始人中,官最大的,做到了副总裁。 但是,这个创始人有个毛病,马云讲: 他总是喜欢叽叽歪歪,从不做事,就喜欢叽叽歪歪,但是他永远不做决定。 这位创始人是明显的破坏型绩优者,聪明、技术棒、见识广,能创造价值。 对于这类朽木者,领导者可能会容忍,不忍心开除,但他们展现出的品质,对企业文化、信誉和品牌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这里给朽木者的一个警醒是——如果你懒惰、自私或者堕落,你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挥霍或浪费你的才智,并且一步步走向失败。
二、敷衍者
敷衍者是工作中最大众的那群人。 绩效刚刚及格,做得刚好过关,刚够拿那份工资,刚够不被解聘,但敷衍者只是比朽木者强那么一点,没什么光荣的。 实际上,他们也不够引人注目,只是做最基本的工作,最后一分钟进办公室,最早离开,凑合应付岗位要求,只有上级在的时候才努力表现。 中等的思维产生中等的行为,只需要中等的努力,因而带来的是中等的结果,引着敷衍者走向普通生活的道路。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童文红,为什么能从够从一个前台,一步一步逆袭为阿里资深高级副总裁?仅仅是因为进对了公司,跟对了领导吗? 更重要的是,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满足于做好基本工作的敷衍者! 在前台工作时,童文红除了完成自身工作外,她会把沪杭之间铁路车次时间表发给常去上海出差的同事; 夏天到了主动安排咖啡吧进一些冷饮,帮一直打电话找客服的客户解答一些基本疑问等等,给同事们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凭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童文红晋升为行政部主管。 在行政部的几年里,她依然抱着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 装修创业大厦时,毫无经验的童文红边干边学,毫不为巨大的贿赂利益所惑,严把项目进度和质量,所有浑水摸鱼的都被揪了出来。 非典时期时,童文红除了负责和领导沟通、和保安联络、紧急疏散设备安装,还要负责安慰处理部门里发烧的人,每天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接受采访时,她将这种做法形容为“又傻又天真,又猛又持久”。 阿里巴巴的人是,她也是! 正是这种又傻又天真,不做敷衍者的态度,让她在阿里缔造了一个从月薪500前台,到身家过亿女总裁的神话。
对手头的工作很熟练,却没有成长,停滞不前,那先好好七省自身:(1)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下,你是不是特别善于发现问题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 (2)你是不是通常墨守成规,不能帮助和提升团队成员? (3) 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你是不是不会主动也不会冒险? (4)当你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时,你是不是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5)当你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时,是不是人人都知道你是消极应对工作的人? (6)当你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时,你是不是不会认真地准备,也不会想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思维方式和团队? (7)当你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时,你是不是不会寻求改进的建议?
如果这些问题能让你有所觉悟,如果你因为工作、生活毫无起色而焦虑不安,请一定正视上面这些问题。 因为“没人有时间或精力每天敲打你,让你在本职工作中集中精力。你的老板或同事宁可让一眼间歇泉静下来,也不愿意去激励一个泥坑。”
三、守成者
守成者是哪些人? 守成者是那些能创造价值,但一有所成就就沾沾自喜,然后很长时间放空自己的人。 守成者在卓越的表面浮潜,但是从不一猛子扎下去深潜、持续不断地努力。他们也不释放内源性激励的力量,以使自己最终势不可挡。 守成者,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破局者的特质——做正确的事,并且表现出同样的抗压心态,只是在持久性方面和破局者差得很远。 守成者和破局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守成者每次赢了都庆祝。这会导致他们失去长期目标的焦点,偏离控制区。
守成者有哪些明显的特征:(1)守成者比破局者更加需要外部激励。他们渴望个人荣誉、很多的肯定和奖励,如果没有得到,便会噘嘴和放弃。 (2)守成者更加以“我”为中心,更自私,在团队成员陷入困境时是漠不关心的。 (3) 守成者喜欢聚光灯,他追求的是盛大的荣耀(这样也不是说不好,只是这未必是最好的方式),而破局者致力于将事情做到极致。
看到以上这几个点,很容易又联想到阿里的人才队伍建设。 你很难看到,阿里的人事关系是一成不变的。 元老级人物,在一个领域积累足够,便会铆足了劲头往更广阔更艰难的领域拓进。成功没有终点,成事势必极致。 同时,他们不畏惧于新生代的崛起,拒绝“元老”心态,真心诚意培养更年轻的接班人。 像淘宝网蒋凡(85后)这样的80后,在整个阿里的管理团队中占比超过一半,而阿里特色的合伙人制度中,也已经开始出现80后的身影。 当时内网有员工调侃,90后可以开始准备了。 不管是从彭蕾常说的一句话“做老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阿里再熟悉不过领导团队的接力棒交替机制,当事人毫无怨言,首肯心折,我们都可以窥见一二: 即便是站在了互联网巨头的尖端,阿里自上而下,全都拒绝做一个为已有成绩沾沾自喜的守成者!
四、破局者
破局者不是简单指每天加班到灯火通明,看到凌晨5点的太阳。 戴夫·安德森对破局者身上的特质,做了以下8点描述:
1.破局者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努力的。 在解释之前,我们先来做个题,以下这些人有哪个共同特点? 美团前COO干嘉伟、大众点评前COO吕广渝、赶集网前COO陈国环、去哪儿前COO张强,天使投资人王刚,滴滴CEO程维、同程网CEO吴志祥。 其实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来自阿里B2B团队“中国供应商”,也被称为“阿里铁军”,马云眼中最具有“阿里味”的团队。 就是靠着他们,阿里硬撑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寒冬。 但是中供系曾属于没多少退路的那一阶层。他们多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好,学业也不甚如意。但是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专注加坚持自己的梦想。
2.破局者把平常小事做得非常棒,而且一直都特别棒。 他们始终如一地自律、关注细节、持续改进,收获完全可预测的收成,所以他们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3.破局者文化适应力强。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或许才干、经验不如另外三类人,但他们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地为组织贡献价值,已经在他们积极进取的思维模式中落地生根。
4.破局者更多靠内源性激励,他们会致力于自我提升。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比以前最好的自己更好,并乐此不疲。因而他们往往不论做什么都是最棒的。 他们的信条是: 昨天已于昨夜结束,今天我要重新证明自己。
5.破局者为人谦逊,不炫耀自己,更渴望团队成功。 他们坚信只要不断地成长和追求卓越,并且在团队中当好离合器,就能够调动和带领其他人达到更高的目标和绩效。 2016年阿里新提名了2个集团合伙人,其中一个是蚂蚁金服平台数据事业群研究员胡喜,他是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80后”优秀技术领军人物。 “简单、真诚、不计较个人利益、充满正能量”,这是团队对其的评价,他也凭借着努力带领团队开启了支付宝基础技术自主研发之路。
6.破局者拒绝借口。 借口只是朽木者天生的行为,而破局者专注于自己能够掌控的生活和工作,他们会早在不得不冒险之前就采取行动,而不会等到孤注一掷、梦想破灭的时刻。
7.破局者愿意被指导。 他们不把建设性的批评、指导、修正、挫折或者失误当作失败,而是当作有用的反馈。他们依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8.破局者这样回答“多少算够”这个问题:“尽我一切所能。” “我所能”超过了常规的工作量。在破局者的世界里,他们尝试所有努力以尽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换句话说,“足够好永远不够好。” 他们真正的欢欣,在于知道自己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道抱怨世界无法带来快乐。
阿里之所以能从一个18人的团队,成长为4000多亿美金市值的团队。其最大的奥秘就是团队中不停地涌现破局者。 记住,没有任何一张出生证上写着“此人势不可挡”,也没有哪张上面写着“此人懒惰”“此人普通”或者“此人悲观”,那些状态是你为自己创造的,源于你的内心,基于你怎样去看待人生。 有人在你的人生中撒下一粒种子,但是你拥有选择权,是浇灌它还是忽略它,任其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