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10-80795268 15652026368

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如何编制

一、“十五五”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任务,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与以往五年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编制企业“十五五”规划需要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实际,系统谋划未来五年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十五五”规划必须正确判断形势、科学战略布局、明确重点任务、清晰落实责任。通过系统化的规划编制,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行动纲领,实现从战略到执行的闭环管理。

1.在认真总结评估“十四五”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产业发展新动向,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重点解决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业务赛道布局选择、商业模式、发展路径等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企业“规划发展总体思路,制定企业“十五五”发展战略和规划。

2.制定“十五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时,要与国家中长期规划、专题规划、科技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相衔接,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远景目标相适应,确保企业“十五五”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要充分考虑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一流企业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结合,前瞻性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突出向新、向智、向绿、向质等战略方向。

3.进一步完善以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检查、调整为主要内容的闭环管理体系,以聚焦主业、完善治理、强化激励、提高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等工作,通过战略解码等方式将战略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计划,确保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十五五”规划编制原则

  1. 战略原则
  2. 要将企业战略放在当地经济总体规划和所在行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对“十五五”期间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通盘思考和总体规划,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3. 前瞻原则
  4. 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综合研判,加强对系统及非系统性风险的分析研究,把握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动力、增长速度、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新要求,对“十五五”的发展作出前瞻性安排,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目标和措施。

  5. 创新原则
  6. 要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突破。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束缚,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特别是要聚焦战略性、功能性和支柱性作用,着重突出企业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着力体现规划的新意和特色,全面提升规划的内涵。

  7. 务实原则
  8. 立足于“十四五”发展基础,紧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资源现状,务实规划“十五五”发展,防止简单堆砌和脱离实际。同时,要确保战略规划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十五五”规划编制流程

  1. 成立领导小组与编制工作小组(董事长牵头,战略规划部门主导,多部门协同);
  2. 选聘有实力的管理咨询公司并签署协议(可选);
  3. 组建联合工作组并确立工作机制、阶段性目标及工作日程;
  4. 尽职调查(包括对企业高管、中层部门或重要子企业负责人、上级单位对口处室负责人的访谈)和专项研究;
  5. 出具专题报告(主要包括宏观环境、技术、行业、市场、政策、国际化等的现状及趋势和企业内部诊断);
  6. 重大问题、逻辑架构及主体内容讨论;
  7. 总报告初稿(内部讨论稿);
  8. 内部征求高管、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子企业高管的意见后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9. 向部分外部专家、上级单位战略规划管理部门征求修改意见;
  10. 第二轮修改并形成评审稿;
  11. 举行专家评审会,董事会审议通过形成正式稿;
  12. 报请上级单位审核备案。

四、“十五五”规划的方向与重点

  1. 探索新的增长模式
  2. 企业“十五五”期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研判宏观环境与市场变化,摆脱惯性思维,在聚焦主责主业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抢占新赛道、整合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资产运作、资本运作、智改数转等方式,摸索与实践全新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增长模式。

  3. 发展新质生产力
  4. “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是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条件,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既要有提前布局的勇气,也要有不盲目跟风的果断,实事求是地布局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5.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6. “十五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是企业的重点任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建设,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健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7.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8. “十五五”时期企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任务。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原始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创新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9. 创新人才选用机制
  10. 面对“十五五”期间各项重要任务,企业迫切需要各类人才的有效支撑,而人才选拔、培养、晋升、考核与激励的机制创新,才能激发人才活力。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必将成为企业“十五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管理体系,通过岗位说明书、岗位任职资格管理和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市场化选拔人才,严格执行内部晋升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科研人员待遇保障,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建立起紧密围绕发展战略与业务布局的人才培养体系,灵活设置培训课程,不断优化培训评估体系。

  11. 做好全面风险防控
  12. “十五五”期间,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具有极其不确定性,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必须建立起合规、风控、内控“三合一”的大风控体系,不断对各类风险进行扫描,定期更新重点风险防控举措;对于公司重大战略,做好风险预案;对于战略性强、投资金额大的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可研与后评价工作,严格把控项目投资风险。

五、“十五五”规划报告框架内容

  1. 企业概况
  2. 包括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产业现状、子公司情况及分布等,以及取得的荣誉等,为规划工作做好铺垫。

    评估“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成效与不足,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品牌、渠道、人才等),识别关键问题(如产能过剩、盈利能力、数字化转型瓶颈)。

  3. 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4. 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内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内部环境分析,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1)宏观环境分析

    研读国家“十五五”政策导向(如双碳目标、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等),对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政策、经济、科技等国内外环境分析。

    (2)行业环境分析

    企业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包括术变革、竞争格局、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等。

    (3)对标企业分析

    对标行业领先企业或国际标杆,寻找差距与可借鉴模式,研究新兴商业模式(如平台经济、绿色供应链、产业互联网)。本企业与对标企业在体制、机制、地域、资源控制能力、管理、人才、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分析企业的发展条件及与标杆企业在主业方面的优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4)SWOT分析

    通过对企业上一个中长期规划进行回顾,分析下一个中长期规划面临的战略环境、政策环境、企业改革、市场环境、要素环境和经营环境,在充分认识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基础上,开展SWOT矩阵分析,对应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劣势,科学谋划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5. 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6. 进行顶层战略设计,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指导思想,选择增长路径(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生态化等),确定核心原则(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智融合、开放协同等)。

    确定发展目标体系,包括总体目标、主业结构调整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产权结构调整目标、产品结构调整目标、组织结构调整目标、企业技术进步指标、人力资源目标、投资风险控制目标等。

  7. 发展重点与实施计划
  8. 应该综合考虑业务发展举措和改革创新举措等方面内容。

    确定发展目标体系,包括总体目标、主业结构调整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产权结构调整目标、产品结构调整目标、组织结构调整目标、企业技术进步指标、人力资源目标、投资风险控制目标等。

    (1)业务布局优化调整,确定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发展目标。主攻赛道聚焦核心业务(如新能源、高端制造、数字化服务等),新兴业务孵化第二增长曲线(如氢能、AI+行业应用),非核心业务退出机制(剥离低效资产或非战略业务)。

    (2)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包括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国际化布局等内容。

    (3)实施计划切实可行,包括体制与机制创新计划、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计划、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计划、投融资计划、自主创新与科研开发计划、国际化经营计划、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计划等。

  9.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0. 制定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规划管理(战略制定、规划执行、协同控制)、风险防控(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环保风险等)、组织与人才建设(调整组织架构,加强人才建设)、企业改革(完善治理结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制度改革)、塑造企业文化与ESG(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措施,保证规划能够落地实施。

Copyright©2018 北京华清创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7069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