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10-80795268 15652026368

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企人力资源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重视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的优质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因此,既要加快培养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又要优化和创新人力资源配置,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选取国有企业的案例来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战略人才、人力资源体系、社会保障体系。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不仅需要有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有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作出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还需要有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部署会,会议强调,2024年国资央企人才工作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重点加强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中央企业人才高地专项行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吸引优秀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国资央企中心任务,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见,很多优秀的国有企业代表,尤其是中央企业代表,已然在行动。

比如,中国一汽集团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传统能源领域,人才转型的内驱力和外驱力不足。多年来,中国一汽与吉林大学以“平等互利、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共谋发展”为原则,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持续深耕。双方携手打造的“红旗学院”就是强化人才精准培养和前瞻储备,优势互补、产学融合的一枚重要创新成果。“红旗学院”开设“红旗智能网联班”,并设置计算机、软件、通信、数学、AI等组别,中国一汽还选派各领域专家作为“红旗学院”配备客座教授(讲师),支撑“红旗学院”人才培养。

在今年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高级技师、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就建议国家制定创新人才的奖励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保护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针对紧缺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进而满足企业的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

再比如,中国电子构建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及持续扩大的产业规模,对培养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电子所属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看来,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发展目前面临着三大严峻挑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现象同时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知识体系重应用轻基础,高校相关专业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偏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体系,缺乏对于体系结构、算法等基础体系的扎实培养;学用不一致,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学用机、电子教室等基础设施,仍主要是基于国外的软硬件环境,而众多关键行业已普遍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软硬件产品。针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需尽快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职业应运而生,为青年群体规模化就业提供了新空间,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了大量人力资源。培育这些人力资源,需要加紧落实新职业相关政策支持,切实推动新职业领域尤其是数字职业、绿色职业领域青年就业工作高质量全面开展;要加大产教融合、校企联动力度,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衔接;要加快新职业认证,加强新职业权益保障。另外,还要加大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助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合理使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更高素质、更高能力、更新技能的劳动者是第一要素。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个第一要素就是我们的干部职工,亟需形成并合理使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以A企业为例,对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思考如下。

(一)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最首要的是将人才上升到统筹谋划、全局高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对社会历史的决定作用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来实现。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和人才的内在关系。对国有企业而言,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践行党管人才,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写下了精彩篇章。国有企业还要继续高质量发展,但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高度,作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决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出一剂良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优势转化为滔滔不绝的高质量发展胜势。

(二)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精神

对国有企业而言,在企业管控层面,首先,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完善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其次,要畅通人才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潜能。激发人才活力除了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不拘一格降人才,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还要加快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畅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技能应用实践中获得应有收益、激发更强动力。

(三)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最迫切的是加快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

新质生产力具有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素配置优等关键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加快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一是要促进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大数据等高端要素与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相协同、相匹配;二是要优化创新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方式,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三是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倍增效应。国有企业要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人力要素所需的社会保障体系

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完善人力要素所需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国有企业要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A企业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企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区域、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根据“人才发展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调整产业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的原则,将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尤其是像A企业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比如,企业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编制和完善“十四五”规划时,都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支持措施。

(二)国有企业要建立多元投入、高效运行机制

当前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的探索,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创造了生产新空间。那么,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率配置是实现生产力跃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A企业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加大多元投入,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利用,推动生产管理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创新人才与资本、技术对接激励模式,加大对人才创新资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与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要素都流动起来,实现国有企业高效运行。

(来源: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刘杰)

Copyright©2018 北京华清创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 Serviced 京ICP备17069678号-1